发布时间:2025-10-17 11:21:49    次浏览
国庆长假后娱乐圈最大的新闻莫过于张靓颖结婚亲妈反对剧情反转跌宕起伏家务事清官难断的道理自不必说只是父母和子女公开叫板在公众人物中也算是难得一见不去评论孰对孰错至少有一点能肯定在这对亲子关系中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是失败的还有更多的网友在评论里教育张靓颖——“听妈妈的话” 做父母可能是全世界最重要、最有难度的职业,尤其是在中国。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但真正懂得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的父母却不多。“想爱却不会爱,中国父母三大误区” 重物质轻精神六七十年代、哪怕是80年代出生的父母,自己的童年在物质上也往往不尽如人意。他们小时候,觉得最大的快乐和幸福之一,就是偶尔得到一块糖或者拥有一个洋娃娃。当他们有了孩子之后,觉得最爱孩子的方法,就是给他好东西,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哪怕贵点也要尽量满足。一位单身母亲带着16岁的女儿一起生活,这个孩子全身名牌。母亲节衣缩食,就为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其实父母并不知道,给孩子创造过度富有的生活环境或者太快答应孩子的要求,都会让孩子产生“有愿望就自然应该实现”等不切实际的想法,变得心灵脆弱,难以经受挫折。其实,物质是次要的,买东西的过程中与孩子沟通,教会他努力的过程,才是最主要的。汇丰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全球范围内,将“子女教育投资”视为最不可削减的投资的家长占比32%,中国内地以59%名列前茅,中国香港、台湾这一比例分别为:50%、45%。同样重视教育的印度为34%,被视为全球最优质教育资源焦点的美国却只有26%。重智商轻情商大多数家长,特别是经历过“文凭热”的人普遍认为,学习好才有好前途。殊不知,当今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商在成功要素里只能占到30%的比例。一个懂得为人处事的“高情商”人才,可能走得更加顺畅。有一对父母送孩子到英国去留学,但孩子到伦敦后连机场都没出,只停留了48小时就买了全价返程票回国,留学生活草草结束了。原因很简单,预定的接机公司因为车有故障迟到,孩子就不知道怎么办好了。这个48小时的留学生,正是孩子教育中重智商轻情商的典型。除了好好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识别和控制情绪,智慧地与人交往、良好适应社会。重学龄后轻学龄前大部分人认为,孩子长大了、懂事了,才是最需父母的时候。事实可能恰恰相反,孩子对家长的需要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会减弱。新生儿、婴幼儿的学龄前期,才是最需要父母亲自照顾的时候。因此,由别人抚养的孩子,会突然产生强烈的分离焦虑,将来也容易缺乏安全感,敏感、孤僻,甚至出现心理抗拒,出现沟通障碍。因此,父母要“痛下决心”,再苦也要坚持几年,把孩子带在身边。就算请老人帮忙,也不要放弃自己照料孩子的责任。 “可以做子女的明灯,绝不是带路人” 与国外父母的自由式养育相比,中国的父母更像护犊的鹰,遮雨的树。小到穿衣吃饭,大到升学就业、婚姻大事,几乎都大包大揽,一手操办。很多孩子是因为从小被父母看管,潜意识中,很多人对父母的包办教育进行着扭曲的抗议:顶嘴、逃学、易怒、沉默、“啃老”、不结婚……很多家长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自己倾尽所能培养孩子,他们却并不领情?事事包办易引发孩子的叛逆情绪。当无力改变不满的现状时,“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往往会选择用沉默回击来表达不满。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不成熟的表现,心理学上称之为“被动攻击”,常表现为对父母态度恶劣,离家出走,有暴力倾向等。被包办还会让孩子产生幸福感缺失的心理。对工作、婚姻的不满,都是一种“自我”被压抑后的心理失衡,他们轻则会觉得自己不幸福,重则每天郁郁寡欢。若是习惯了被安排一切,还容易导致子女过度依赖的心理。他们总假设“我知道什么是最好的选择”。“父母说的你要听”、“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这些话常被父母当作口头禅挂在嘴边。但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经历成长的呢?其实,人生的很多选择没有根本的对与错,有得也会有失。当别人替我们做了选择,出问题时,我们会后悔听从了他人。可当自己做错选择时,虽然会惋惜,却较少埋怨自己。正因如此,包办父母可能成为子女心里的“罪人”。 可以做子女的明灯,但绝不是带路人。当下一代面临选择时,特别是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重视他们的想法。当他们已经萌发了“自我”意识,家长应培养他们做决定的能力,学会听取他们的意见,适时提供自己的经验给子女参考。这样他们才会变得有主见,并具备独立面对困境的能力。美国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师Krik Schneider提到,人的一生是在许多选择中度过的。与来访者讨论何为更优的选择,以及教他们学会更优的选择能力是咨询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其实,父母更应当成为培养孩子做“会选择”的人,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什么是对的。中国的很多父母常把物质的满足等同于幸福,这其实是个原则错误。幸福的孩子往往成长于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如果你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一个幸福的未来,请从现在开始加强与配偶、孩子及上一辈的沟通和关爱,来营造良好地家庭氛围,这比塑造一个物质满溢的环境对孩子心灵的成长更为重要。“好父母的6个标准” 你与孩子共同度过美好、高质量的时光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光要注重量,更要注重质。优质的亲子时光要看你是否能和孩子产生共鸣,感受到孩子的喜怒哀乐;是否能敞开心胸与孩子一起嬉闹,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童年。仅仅在旁边看着孩子玩的时光是不够的。 孩子愿意向你轻松倾诉当孩子有烦恼找你咨询时,如果你总是用“我很忙”之类的借口来搪塞,久而久之,恐怕他们就不会再把心事告诉你了。一个好的父母会在孩子有问题时,停下手头所有的事情,静静地倾听,随后给出答案或建议,与孩子形成良好互动。 孩子犯错误时能让他了解因果如果因为孩子还小,就轻易放过孩子的错误,自己来善后,那就不算合格的好父母。对孩子犯的错误,好父母一定要告诉他原因以及后果,以防再犯。例如孩子爱看动画片,就要制定好规矩,限定时间,定时关机。孩子如不遵守,就要采取“惩罚”措施,例如几天内不许再看,以做反思等。 对孩子的世界心里有数很多父母自以为比谁都了解孩子的情况,其实未必。合格的好父母从来不会先入为主决定孩子的喜好,而是会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孩子的起卧坐行,点点滴滴,做到心里有数。 能指导孩子过上健康生活所谓指导孩子过健康生活,不只是让孩子做到饮食健康和睡眠充足,更要观察孩子和伙伴之间的交往关系,要指导孩子交上良友,离开那些会对他产生不好影响的人。好父母总是能在各方面给孩子提出恰当的建议,助孩子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 自己也要有梦想好父母自己一定要有梦想,并为实现它而努力。这样孩子看在眼里,印象深刻,日后也会仿效。父母要会教导孩子,即使成年了也要拥有自己的梦想,人生会更有意义。▲ 编辑: 落光本期心理智囊团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 杨凤池广东爱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长 马健文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微信ID:LT0385合作垂询010-65363786010-65363768